tu m'apprivoises.
  • Lobby
    • Say Something
  • Pieces
    • reborn
    • 星間投遞
    • for the Celebration
    • 樣子
    • floating
    • Asata>
      • 你的名字
    • 小聰明
    • 許願
    • Falling
    • Singing voice
    • Good morning, springtime.
    • 牧星人
    • 人生贏家>
      • 假戲真做
    • *魚水>
      • *荒言
    • *Day & Night
    • *星星發芽記
  • Series
    • 美麗世界
    • Whisper>
      • 「到遠方飛。」
      • 「那是我愛的詩篇。」
      • 「我沒有說嗎?」
    • 2012|千字短文練習
    • A&F|四月與傻瓜
    • 食夢者與雪人相依為生
  • Fanfic
    • 2>
      • 黒子のバスケ
      • Fate/Zero
      • Unlight
      • DRRR
    • Novel>
      • Sound of years
    • 3
  • My Works
    • Original
    • Fanfic
    • Storage
  • Me
    • 腳踏實地
    • 陪我進劇場
    • 視網膜羅曼史
    • 聽覺動物
    • 蠹魚吃書
  • Daily Life
  • Outside

我,在世界的身體之中

3/6/2014

0 Comments

 

In the Body of the World
A Memoir

更多有關 我,在世界的身體之中 的事情

Read More
0 Comments
 

村上春樹/地下鐵事件、約束的場所

10/18/2013

0 Comments

 
更多有關 地下鐵事件 的事情
更多有關 約束的場所 的事情

讀完《村上春樹雜文集》(更精準一點地說,是讀了收錄其中的〈牆和蛋〉)之後的心情很類似當時看完《Life of Pi》後所產生的。創作者把自己相信的那部份呈現給觀眾,那是一種坦白,非常真誠而且謙卑,狂妄地和我個人的經驗結合,大概就像是將《א》交到讀者手中時的感覺吧。會讓我覺得憑藉著這份感覺,就此相信這個創作者的創作是沒問題的。
我鄭重地將《地下鐵事件》讀完後才開始讀雜文集,對我來說《地下鐵事件》是我認識村上的第一步。在兩本書的訪談和寫作過程中,村上春樹一直小心地調整自己的位置,盡可能地不去操作或加以干涉,這已經是一份溫柔。無論他決定著力於被事件影響的「普通人」而寫作的《地下鐵事件》,或後來補完奧姆真理教信徒方面的《約束的場所》,村上並不是因為同情而去從事這樣的寫作活動,而是為了理解,兩部份的動機不可思議地都是一樣的,很讓人感到寬慰。
《約束的場所》在最後一篇與河合隼雄先生的對談〈懷著「惡」活下去〉裡,村上春樹提到:
……他們跟一般社會的價值觀本來就完全格格不入。雖然不知道這種人在總人口中占百分之幾,但我想不管是好是壞,在社會體系中過不下去的人,確實存在。我想如果有類似能夠接納這些人的收容單位不是很好嗎?*1
所謂的「能夠接納這些人的收容單位」,由於對談中指涉的對象比較接近於奧姆真理教,我個人想再將「收容單位」的輪廓更模糊化,用「空間」來代稱。我曾在自己的河道上說過,我對於溫柔的定義是能夠(願意)讓出空間來,不是「好吧,我允許你」,而是「這樣啊,這邊有你的位子,請坐」,努力在自己坐著的椅子上再讓出一個座位來。村上春樹無疑就是這樣的人。
很久以前還在使用iReading時,曾看過二哥對於希爾達推崇村上春樹的批評,我自己一直到這個時候才看村上的書,一方面是因為作品數太過龐大,一直無法選擇,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當時累積太多對村上的盛讚,我認為自己如果在這種前提下去閱讀村上的作品角度是不正確的;我覺得目前讀完的三本是個很好的開始。像我在文章首段所說的,我覺得相信這個創作者是沒問題的。接下來將會開始閱讀村上的小說,我很期待。

卯四禾/13.10.18


*1:在村上春樹。《約束的場所》(約束された場所で)。賴明珠(譯)(台北:時報文化,2002)。頁233。
0 Comments
 

村上春樹/村上春樹雜文集

2/12/2013

0 Comments

 
更多有關 村上春樹雜文集 的事情

讀完這本書以前在和某人說話,說著「那我要回到床上去了」,被說了午安。鑽進被子裡看最後安西水丸與和田誠二位對談村上春樹的篇幅,雖然之後讀的是桑塔格論亞陶,但心情仍舊很好。
好的散文(雜文)集,會透露作家之所以能夠成為作家(我的意思是,能夠成為一個說故事/有故事要說的人)的原因。我其實只讀過村上春樹一本《地下鐵事件》,不熟悉作為小說家的他,但仍舊可以感受得到這個人的思考會怎樣地影響他的寫作,而那在寫作技巧之後勢必會有某種令人著迷的模樣,是可以想見的。

最後感謝某人推薦了我這本書,以及《地下鐵事件》,為我營造了很好的認識村上春樹的開端。接下來想循著雜文集中有提及的小說去閱讀。



0 Comments
 

梨木香步/家守綺譚

12/18/2011

0 Comments

 
More about 家守綺譚
                   果然此花只緣在深山中棲息。

  失而復得。第一本《家守綺譚》是衝著朋友的好評與喜愛繪師的繪圖而買的,未翻開就不見了,前陣子才終於又買進書櫃裡。這個週末兩天天氣都好,為了準備禮物背拍立得出門,順便將剩下不多的《家守綺譚》帶著。在河堤走一圈之後在路旁的長椅上坐下,太陽很溫暖,風微涼,偶有行人和狗隻走過,鳥聲在稍遠的樹上啁啾,在這樣適切不過的氛圍中將這本書讀完。
  總計二十八篇輕柔有趣的短文串起綿貫征四郎的一年,篇幅很短,卻都有著各式各樣不同的風味,我想未來若是接觸到了某種植物或在季節中有所感觸,還會再將這本書翻開吧。是本讓人想珍而重之地以雙手捧著,說「以這樣的心情過活吧」推薦給對方的一本書。



0 Comments
 

葉青/下輩子更加決定

10/11/2011

0 Comments

 
  (怕生。)

More about 下輩子更加決定
妳是不是說過,說讀葉青的詩會想到我。

書其實星期日就到了,一直到今天才去領。買的時候沒有多注意,掀開書腰時才看見出版社是黑眼睛,鴻鴻說「只出版詩和劇場」*1的黑眼睛,我喜歡的形態,對我而言黑眼睛和學長口中的印刻一樣,是「不會出爛書」的。
那都是我們這一類人擅自的介定,就是這樣才容易被貼上標籤。啊你們那種人啊,父母這麼對我說,彷彿我和他們是不同的。(而偏偏我又只可能被這兩個人製造)

  我知道她是賣我面子,她恐懼生存如同人們恐懼死亡,但她總呵呵笑著對人,難以想像得用多少力氣。*2

葉青已逝,卡夫卡亦同。我對這樣的生命容易共鳴。不是求死,求死是多麼強烈的一種意志表現,看看魏德聖四個半小時的《賽德克.巴萊》所營造的澎湃,那才是求死。其實只是怕生而已。生命卑微,無所追求,生存的目的其實和沒有是沒有不同的。

我開始買詩集,看起來做作(所有向文青靠攏的動作對我而言都是做作的,例如書寫),但實際上並不是看懂了,也不是想寫詩了。我一直都是不會寫詩的,詩對我而言是另一種層次的產物,是經由完全不同的思考結構所誕生的。
買詩是因為空虛。因為再找不到什麼來填補。沙特的自由太大,我其實是無福消受的那一些多數(the many)。看詩大多時候都是看不懂的,但追求的就是偶爾看懂的剎那。彷彿靈魂與靈魂之間某道缺口密合了,缺失的疼痛終於,能夠得到撫慰。




─
*1:「黑眼睛文化」從來只出詩和劇場,這本讓我眼睛脫窗的散文,害我破例了──這是絕妙的詩、真實的荒謬劇場!,何景窗《想回家的病》推薦文,鴻鴻,博客來網路書局
*2:《下輩子更加決定》序,王楚蓁,頁9,黑眼睛文化,201108,臺北市


Read More
0 Comments
 

邱妙津/蒙馬特遺書

8/3/2011

0 Comments

 
More about 蒙馬特遺書
  在anobii上只給到四星,剩下的一星是留給同我族類的自溺。一種祭悼的形式。
  她把生命養成一座湖,漂游的水液是痛苦的滲透,然後她再將遍體鱗傷的自己浸泡進去,讓疼痛麻木,讓知覺都不復存在。
  這本書帶給我的並非想像中巨大的疼痛,原以為我一些認知會如龐貝般被爆發的火山灰掩埋,需歷經長長時光才有辦法重見天日。但蒙馬特遺書卻已是那雙撥雲見日的手了,我看見了人生痛苦與澄明,我看見一具殘破但美麗的女體。

  看書評看見不少不認同這本書的,覺得人生不必要這麼痛苦,亦或,不必要這麼鑽牛角尖。我想這無關乎對錯的,邱妙津書寫時注入的疼痛,讓人不忍卒睹,那也就是了。她在書中一向自詡藝術家,我認知中的藝術家就是,將這個世界上你要呈現的那一面完整而不加以掩飾的呈現出來。可能很醜,可能很痛,可能殘忍,也可能令人難堪。但觀者能夠感受到,那創作就成功了。
  你不敢看的,不才是現實嗎。

  附上魏瑛娟導演於2000年以此書為底製作的劇場作品《蒙馬特遺書──女朋友作品2號》之連結。




Read More
0 Comments
 

郭正偉/可是美麗的人(都)死掉了

6/27/2011

0 Comments

 
More about 可是美麗的人(都)死掉了
  看完惜年後,這些天看郭正偉的《可是美麗的人(都)死掉了》。
  看郭正偉寫自身的醜陋,寫高雄,寫同性的追逐,寫生活的盲目,我不時想起來自己未戴矯正器時歪曲的齒列,想起來原鄉的氣味,還有那些活著時偶爾會像發泡劑瞬間勃發的不安。
  讀這本書太常被引發痛感,我總重新看見那些容易疼痛的,未矯正前自己的面貌多麼不堪,連笑容都不好看;還有對於未來的躊躇和徬徨。不知不覺間那些用以包裝的都被剝除了,我赤裸裸的站在郭正偉的文字前,驚恐的看他,看他哀傷的笑著說,嘿,我們都「壞掉」了,沒關係,在修好之前,還能一起作伴。*

  為了與之對抗,花了比想像中多很多的時間閱讀,卻慢慢習慣在疼痛滲出皮囊表層時的觸感,習慣自己本來畸形的那部份不時探頭。好像他們一直都在,不曾躲藏。
  書的最後郭正偉說,寫信給我,好嗎。撿一片樹葉夾在信裡。我想回高中校園撿拾阿勃勒的葉片,我想回去舔舐那個最渺小,最暴烈,也最溫柔的年紀,我想擁抱她,在燦燦的陽光和連綿的雨季裡,讓她稍微嗅聞不到寂寞的氣味。
  我想她知道有人愛她的,過去,未來的她都愛她。我想在冬天握住她的手,在夏天提醒她多喝一罐水,在美麗的春秋幫她注意感冒的徵兆;我想請她勇敢一點,不要害怕。

  友人說我在高中時說過,我看見窗外的阿勃勒盛開,就覺得很幸福了。那是我佩戴矯正器而疼痛如影隨形的年紀,是我浸泡在升學壓力裡,嘗試定義親情友情愛情的年紀。
  我想再回去看一眼那曾經在那段歲月裡讓我感受到幸福的樹,好想好想。



*博客來OKAPI,趙啟麟,2010-11-11,【新手上路】郭正偉,他將生活寫成一首壞掉的詩


0 Comments
 

    蠹魚吃書

    Susan Sontag
    鍾文音
    米澤穗信
    John Berger
    Agatha Christie
    Edward D.Hoch
    Neil Gaiman

    图片
    aNobii
    Visit my shelf

    Archives

    三月 2014
    十月 2013
    二月 2013
    十二月 2011
    十月 2011
    八月 2011
    六月 2011

    Categories

    全部
    Eve Ensler
    下輩子更加決定
    可是美麗的人(都)死掉了
    地下鐵事件
    家守綺譚
    我,在世界的身體之中
    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雜文集
    梨木香步
    約束的場所
    葉青
    蒙馬特遺書
    邱妙津
    郭正偉

    RSS Feed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